采矿没有产出通常与工程舰配置、资源点选择或采矿平台功能未充分利用有关。采矿效率受工程舰等级、仓储容量、技术值加点以及计划圈布置方式直接影响。若未合理优化这些因素,可能导致资源采集速度远低于预期,甚至出现零产出的假象。
工程舰的仓储容量不足是采矿效率低下的常见原因。当工程舰库存满载后,会停止采矿并返回基地上交资源,频繁往返会大幅降低实际采集量。解决方案是为工程舰编入AC721运输船,并将仓储技术值加满,单艘运输船可提供22200的额外库存,显著减少运输频次。采矿速度仅与工程舰自身等级相关,大型工程舰效率高于中型和小型,优先升级工程舰能从根本上提升采集能力。
采矿平台的选址和等级也会影响产出。初级采矿平台仅提供基础效率加成,而中级和高级平台能覆盖更大范围并降低矿点开采难度。高级平台还允许矿车直接将资源上交平台,省去返回基地的时间。若未及时升级或合理布置采矿平台,会导致资源采集效率无法达到理论值。平台应优先建造在高级资源带密集区域,以最大化覆盖高价值矿点。
计划圈的布置方式对采矿效率有隐性影响。工程舰在计划圈内采用曲率移动,速度远高于常规航行。应将矿点尽量靠近计划圈边缘,并确保基地与计划圈中心连线经过矿点,以缩短常规移动距离。避免计划圈重叠或覆盖无效区域,否则会浪费策略值和采集时间。离线时可将战斗舰编入矿队并开启护盾,防止资源运输被打断。
资源点等级与采矿效率无直接关联,仅影响总储量和对接后的基地产量。低级矿点(1-2级)在初期更具性价比,因其不会被野怪攻击且开采难度低。盲目追求高级矿点而忽略工程舰配置,反而会导致效率下降。采矿前需通过侦查确认资源点类型和储量,优先选择金属矿点以满足前期基建需求。
技术储备和舰船经验积累是长期提升采矿效率的关键。工程舰通过采矿获取经验后可解锁更多技术值加点选项,进一步强化仓储或采集速度。若未及时分配技术值或忽略舰船升级,会导致采集能力停滞。建议优先完成工程舰的蓝图研究,并集中资源培养少数高等级工程舰,而非分散投资多艘低级舰船。